去年9月,在山東省第七屆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數控機床裝調維修工決賽中,來自山東威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朱紹軍不負眾望,憑借過硬的機械智能制造技術斬獲二等獎,用執著專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擦亮了“滕州制造”的名片。
近日,記者走進威達重工高大寬敞的車間,只見幾十臺數控機床正繁忙運行著。朱紹軍手提工具箱穿梭其中,和操作工人探討疑難問題,指導裝配師傅具體操作?;氐睫k公室,打開電腦,朱紹軍又一頭鉆進復雜的數據、程序中,為提高機床的速度和精度冥思苦想?!捌鋵?,與機器打交道還是很有意思的。”朱紹軍笑著說,“我喜歡這些機器,沒事就喜歡琢磨,思考怎樣讓它們更好發揮作用。”
2005年,從山東理工大學畢業后,朱紹軍一直在威達重工從事機械產品的智能制造與高端數控產品的裝調、試制及工藝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朱紹軍用辛勤的汗水交上了一份驕人的成績單:先后獲得山東威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技術標兵”“勞動模范”等稱號,榮獲山東省裝備制造業創新大賽一等獎、山東省第七屆數控裝調維修工決賽二等獎、山東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榮譽,獲評“滕州市技術能手”“山東省技術能手”等;主要參與了1項國家重大科研項目、2項省重大科研項目,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叵雱側肼殨r,為了盡快掌握數控技術原理,快速適應崗位的技術、技能要求,朱紹軍從基礎開始,了解各種數控系統的硬件、軟件組成,逐步提升對數控知識的認識,并通過自學、函授等形式,先后完成了自動化技術和計算機應用本科的學習。
朱紹軍善于解決生產過程中的技術難題,提出有利于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和降低工人勞動強度的方案措施,多次實施對公司原有設備的數控化改造,直接提升了現有設備的加工能力和效率。2009年,公司產品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各地均出現了招工難的現象。為了提高勞動效率,降低勞動強度,朱紹軍了解到裝配工作中,強度最大的環節是產品刮研工序,同時也是制約生產的技術難題。他查找各方面資料,尋找先進的方法,都沒有確切答案,只好自己動手研究。通過1個月摸索,朱紹軍最終設計出了MM52160數控龍門雙磨頭以磨代刮專機控制方案,經過反復調整,實現了能自動調整砂輪角度,最終達到了國家對機床滑動結合面的要求。此專用機床的設計研發,為公司產品上質量、上產量發揮了關鍵作用。
類似的技術改造,在朱紹軍的工作中不勝枚舉,他本人也被同事譽為機床改造“多面手”。2018年,公司決定生產數控車床系列產品,朱紹軍負責該類產品的電氣設計及功能調試工作。經過近兩個月產品研發,開發出了CK61、TCK50、TCH50等系列平床身和斜床身數控車床以及數控車削中心系列產品,解決了產品配置多樣、功能不統一的情況下系統功能調試和性能參數優化不一致的難題,同時進行了圖紙資料和功能參數的標準化,為批量生產打下基礎。2019年,公司決定研發臥加產品自動化加工生產線,并且成立專門課題組,朱紹軍負責電氣控制部分的研制開發。通過6個多月的努力,朱紹軍完成了立式加工中心主軸箱零件自動加工生產線,并通過了公司組織的專家技術鑒定。目前,該加工線在公司自用,每月可加工主軸箱零件二百多個。除滿足公司自用以外,該加工線還向外出售配套使用,為公司每年節省五十多萬元。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作為公司的技術能手,朱紹軍積極發揮傳幫帶作用,把自己工作中積累的經驗毫不保留傳授給年輕同志,先后為公司培育了調試技術工人30多人,其中多數已經成長為公司的生產技術骨干,成為支持公司發展的中堅力量。